根据《南京晓庄学院2022年“国旗下讲话”实施方案》,4月18日上午7:00,学校举行线上升旗仪式暨“国旗下讲话”活动,全体学生在线参加。
升旗仪式后,我院周红民教授以《疫情时期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为题作线上国旗下讲话。他回顾了十六年前在北圩校区作国旗下讲话的经历,讲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在持续上升,特别是在疫情面前,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健康给予了高度的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他希望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要树立对社会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要比以往任何时候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要把伟大的抗疫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在健康的身心状态下坚守本位。
通过参加线上升旗仪式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扬晓庄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强化责任担当,服从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时期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外国语学院 周红民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我是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周红民老师。记得十六年前在北圩校区,在高扬的国旗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我给来自全校的师生代表做了题为“新兴文化与价值观的选择”的发言,誓言要坚守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成才观。以期互勉互进,教学相长。
十六年后,我们在线上再度聚首,已是物非人非。国际秩序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在持续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特别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面前,我们党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给予了高度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力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度凝聚力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民族性格,真可谓“吾国万疆以仁爱,生于你怀,何其幸哉”;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一路高歌猛进,给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际方式虚拟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它以牺牲现实世界中的情感交换为代价。无以复加的是,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又给这种本来不多的互动按下了暂停键。校园少了往日的生机,社会实践停了,校园活动少了,线上教学、线上答疑、线上会议,线上学术交流时常是我们的全部,这一切看似与网络技术没有违和感,但这种非人接触式的校园已经远离了大学应有之义。中世纪以来的大学教育一直以活生生的人的互动为载体,来播撒文明的火种,培植人类的智慧、碰擦思想的火花,开发人脑的无限可能。而在目前这种状态中,我们难免有点郁闷、有点焦躁、有点迷茫。
疫情时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这场灾难面前,晓庄人应该树立对社会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爱国意识、人文情怀、大爱无疆一直是晓庄人秉持的教育理念。从陶行知建立乡村师范的初衷,到陶老师工作站,到青奥会和重大展会的志愿服务,到一系列的支教活动,到师范生轮岗置换等等都体现了我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在这场大灾面前,我们更需要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只要社会需要,我们就要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贡献我们的晓庄力量。即使不需要我们出阵,我们也要积极配合和执行政府的防疫规定,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相互关爱的优良传统。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把党和国家的关怀化作前行的动力,把那些白衣执甲、向险而行、舍小家为大家、夜以继日奋战一线的抗疫人员的大爱精神,化作我们的价值追求。
其二,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有了健康的体魄和愉快的心情,才能坚守本位,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因此恒之以体育锻炼,同学间的交流和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显得非常重要。
其三,坚守本位。读书使人优秀是亘古不破的信条,优秀的人有更大的能力为国家效力,为社会服务。学习仍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意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厚积薄发的人。只要心怀大局,把伟大的抗疫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在健康的身心状态下坚守本位,我们才能充实,才能强大,才能安稳,才能积蓄腾飞的力量,才能报效祖国,在走向社会的那天,你们将是晓庄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张靓丽的名片。
作为晓庄的一员,在此我也誓言同其他教师一道发扬晓庄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加倍地关心、关注、呵护你们的成长,与同学们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同学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有岁月可回首,与君共话沧桑事,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青春年华和人生经历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