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外国语学院在工科楼报告厅举办“陶韵润心承薪火,语述行知育新人”纪念陶行知诞辰134 周年主题活动。活动以中、英、日、法多语种为载体,融合话剧、朗诵、歌唱等形式,回溯先生教育理念,传递行知精神当代价值。教务处副处长吴海勇、校团委副书记赵艺凡、学工处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朱婷、校办政策研究科副科长刘梅梅,以及我院全体党政领导、教务办、学工办、教师代表等百余名师生参与这场“以语传情、以行践知”的精神盛宴,活动由学生张瑞、郑羽轩中英文双语主持。
活动伊始,外院党委书记王静萍以《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utside China》为题,深入阐释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海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书记的分享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生动案例,让在场师生对行知思想的时代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随后,情景剧《畅谈理想》上演。学生演员身着民国服饰,还原陶行知与陈鹤琴在哥伦比亚大学畅谈“教育救国” 的场景,两人定下 “为劳苦大众办教育” 的理想。外国语学院院长汪璧辉老师与王越同学深情朗诵了陶行知所作的英文诗歌《Love What The People Love》《All China Unite》,展现先生抗战时期“以文报国” 的赤诚,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活动中,外院多个社团各展所长,将多语种特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度融合,以朗诵、情景剧、故事分享等形式,让行知精神在不同语言中鲜活落地。趣味日语社于浩淼老师带领学生以日语朗诵《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祝词》,还原 1941 年陶行知 “以品德立校、为民族育栋梁” 的嘱托;张健老师等以法语朗诵《假使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传递先生“守护童心” 的教育温度;英语研创社陆勇宏、朱一童师生团队以情景剧《Educational Wisdom in Four Candies》,再现行知先生“四颗糖” 的育人故事,诠释先生“以奖励代惩罚” 的育人智慧;翻译社的吴小兰、高纯娟老师和社员们带来故事分享《Tao Xingzhi: The Two Pockets》,讲述陶行知 “一只装公款办学、一只装私财自用” 的口袋故事,阐释 “建筑人格长城” 的深刻内涵。
活动尾声,情感在悠扬的歌声中得以升华。外院全体学生党员、英语文艺社社员在金玫、韩颖老师的带领下的《长青不老歌》、《做大事·自勉并勉同志》,深情诠释了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最后,全体师生齐声高唱晓庄校歌《锄头舞歌》,熟悉的旋律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也将“教学做合一”的行知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本次主题活动以多语种为媒介,为历史厚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赋予了跨越时空的崭新叙事。这既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展演,更是一次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陶行知教育思想,让语言成为传递教育智慧的纽带,培养更多胸怀家国、放眼世界的时代新人,让行知精神的薪火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作为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老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人格与“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舞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仿佛在为我们这些新生翻开校史最动人的篇章,让我们看到了先生当年在晓庄这片土地上,为平民教育呕心沥血的壮举。当演出最后,我们全体新生齐声高唱那首诞生于晓庄泥土的《锄头舞歌》时,激昂的旋律与磅礴的歌声在会场回荡,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未来的大学时光,我定将以先生为楷模,脚踏实地,勤学笃行,不负青春,不负晓庄!
——25英语(师范)3班 周丁禹
在这场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4周年的演出中,王静萍书记对行知精神“过去、现在、将来”的阐述发人深省。学生们用稚嫩却真挚的表演,生动再现了先生的风范。各种语言的演讲展现了外国语学院的风采。当校歌的悠扬旋律响起,在《锄头歌》的亲切氛围里,所有人的心仿佛都凝聚在一起,共同许下传承行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定誓言。
——25英语(师范)3班周子叶
作为陶行知纪念活动的参演人员,我深受触动。从《畅谈理想》到《做大事·自勉并勉励同志》,他的伟大事迹教育我:要从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成长。陶行知先生一生为教育奔波,我们要传承他“爱满天下”的精神,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平凡中创造价值,用行动诠释教育的温度!
——24日语班 何妍
作为登台演唱的学生,此次陶行知纪念活动于我而言,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传承”分量。当《长青不老歌》旋律唱响,我们面向台下新生们清澈而专注的目光,那份“自勉并勉做大事”的誓言,已不仅是对自己的叩问,更是我们试图点燃他们的第一簇星火。我们用歌声,将课本里的“陶行知精神”化作可感的温度与力量,亲手递交到他们手中。非常荣幸,能用这样的方式,陪伴新的小陶子们开启在晓庄的第一章,愿这颗精神的种子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4日语班 张芝玲
撰稿:庄莹
一审:翟金德
二审:马晓亮
三审:王静萍